【隐】字的笔顺
- 1234567891011
【隐】字的意思
- ①藏匿;隐蔽。
1.藏匿;隐蔽。
隐,蔽也。——《说文》隐,微也。——《尔雅》隐五刃。——《国语·齐语》。注:“隐藏也。”则事可以隐定。——隐忌雍蔽之人。——《荀子·致仕》。注:“隐,亦蔽也。”桓公管仲虽善匿,弗能隐矣。——《吕氏春秋·重言》。注:“隐,蔽也。”则盘纡隐深。——《文选·嵇康·琴赋》。注:“隐,幽深邃也。”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德。——《左传·文公十八年》故隐居屠间。——《史记·魏公子列传》可以隐形。——三国魏·邯郸淳《笑林》日月隐耀。——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各隐卷底。——明·魏学洢《核舟记》
隐占身体、隐遁、隐谋、隐秀、隐候、隐耀、隐身术、隐冒、隐翳、隐掩
3.隐测,审度。
又隐实户口,料出无名万余人,以充军实。——《晋书·庾冰传》
隐心、隐实
4.怜悯。
隐其无罪。——《孟子·梁惠王上》
隐恤、隐恻、隐痛、隐爱、隐愍、隐亲
5.隐逸不出。
隐者也。——《论语·微子》反国而隐焉。——明·顾炎武《复庵记》
隐辟、隐静、隐学、隐吏、隐相
6.塞,堵塞。
士不隐塞,庶人不数罟。——《诗·小雅·鱼丽》
隐塞
7.隐没;熄灭。
隐武事,行文道。——《国语·齐语》隐武行文。——《春秋繁露·五行变救》日斜光隐见,风还影合离。——南朝·梁简文帝《咏栀子花》
隐形、隐灭、隐微、隐显、隐息、隐忽
8.精深;微妙。
《春秋》推见至隐,《易》本隐之以显。——《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论》《谷梁》简约而隐要,宜存于世。——《宋书·礼志一》
隐要、隐训、隐书、隐略、隐奥
9.用同“稳”(wěn)。安稳;稳定。
隐练职位。——汉《荡阴令张迁表颂》即便求隐。——汉《李翕析里桥輔阁颂》
隐坐
10.威重的样子,深沉稳重。
鲜之为人通率,在高祖坐,言无所隐,时人甚惮焉。而隐厚笃实,瞻卹亲故。——《宋书·郑鲜之传》
隐冥、隐厚、隐隐桓桓、隐重
11.殷盛。
尔乃邑居隐账。——左思《蜀都赋》
隐赈、隐蔼
12.矮墙。
逾隐而待之。——《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13.痛苦;疾苦。
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国语》
14.隐居的人。
贪夫殉身,圣亦保之;烈士殉名,隐亦好之。——王闿运《邹汉勋传》
隐佚
15.隐语。
齐威王之时喜隐。——《史记·滑稽列传》
16.隐衷,隐情。
孤癖之隐。——清·龚自珍《病梅馆记》
17.櫽栝,矫正竹木弯曲的工具。
故遂隐栝。——何休《公羊经传解诂序》夫弃隐栝之法。——《韩非子·难势》训考量隐栝。——《后汉书·邓训传》
18.暗暗地。
隐中胸怀。——《聊斋志异·促织》
19.姓。
【隐】字的引证解释
- 《论语·述而》:“子曰:‘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
-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 《文心雕龙·隐秀》:“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
- 《红楼梦》第三回:“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自入室,隐隐的似有哭泣之声。”
- 《聊斋志异·画皮》:“道士曰:‘此物亦良苦,甫能觅代者,予亦不忍伤其生。’乃以蝇拂授生,令挂寝门。临别,又嘱之。生归,不敢入斋,乃寝内室,悬拂焉。一更许,闻门外隐隐有声,自不敢窥也,使妻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