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àoérzhū
拼音
jiàoérzhū
繁体
不教而誅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
不教而杀
反义词
仁至义尽谆谆教诲
不教而诛的意思

基本定义

不教而诛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不进行教育就进行惩罚”。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在处理问题或错误之前,应该先进行教育和引导,而不是直接采取惩罚措施。它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先教后诛”的原则,即在惩罚之前应该给予改正的机会。

语境分析

在文学作品中,不教而诛 常用来批评那些不讲道理、不给人改正机会的严厉做法。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某人处理问题的方式过于严厉或不公平。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教育,这个词汇可能用来讨论惩罚与教育的关系。

示例句子

  1. 在处理学生的问题行为时,我们应该避免不教而诛,而是先进行耐心教育。
  2. 他认为公司的管理方式过于严厉,简直是不教而诛
  3. 法律的目的不是不教而诛,而是通过教育预防犯罪。

同义词与反义词

  • 同义词:严惩不贷、不问青红皂白
  • 反义词:宽大为怀、教育为主

词源与演变

不教而诛 源自儒家经典,强调教育和引导的重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教育领域,也用于社会管理和法律执行等方面。

文化与社会背景

传统文化中,不教而诛** 反映了儒家思想中的仁政理念,即在处理问题时应该给予人们改正的机会,而不是一味地惩罚。这种思想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在教育和社会管理领域。

情感与联想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严厉和不公平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不讲道理的权威或不公正的待遇。它提醒人们在处理问题时应该更加人性化和公正。

个人应用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不教而诛 的危害。通过耐心教育和引导,孩子们更容易接受并改正错误,而不是简单地惩罚。

创造性使用

在诗歌中,可以将不教而诛 融入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不教而诛,何其残酷, 教育之光,照亮前路。 仁心仁术,方为正途, 宽严相济,社会和谐。

视觉与听觉联想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严厉的教师站在一群孩子面前,手中拿着教鞭,但眼神中透露出无奈和悲伤。这种画面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不教而诛 的场景,感受到其中的不公和残酷。

跨文化比较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以体现在“教育优于惩罚”(education over punishment)的理念中。不同文化都强调在惩罚之前应该给予教育和改正的机会。

反思与总结

不教而诛 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应该注重教育和引导,而不是简单地惩罚。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帮助我们理解和传达更加人性化和公正的处理方式。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它,促进更加和谐的社会关系。

引证解释
  1. 大人限他们三个月叫他们戒烟,宽之以期限,动之以厉害,不忍~。

【不教而诛】的来源
  1. 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

    来源:-- 故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

【不教而诛】的故事
  1. 孔子的学生子张问孔子怎样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孔子答道只须尊奉“五种美德”,除掉“四种恶政”就可以。其中“四恶政”之首就是平时不给人教育,到时候却怪别人而去杀人,这就是虐。其次上暴、贼及小家子气

不教而诛

的字义分解
拼音bù,fǒu部首总笔画4

不[ bù,fǒu ]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勾、不才、不才之事
[更多解释]

拼音jiāo,jiào部首总笔画11

教[ jiāo,jiào ]
1.(会意。从攴(pū),从孝,孝亦声。“攴”,篆体象以手持杖或执鞭。在奴隶社会,奴隶主要靠鞭杖来施行他们的教育、教化。本义:教育,指导)。
2.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上所施下所效也。《周礼·师氏》。注:“教之者,使识旧事也。”-以教国子弟。《礼记·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乐记》-教者,民之寒暑也。《国语·周语》-教,文之施也。《春秋繁露》-精华,教政之本也。《管子·小匡》-君有此教士三万人。《韩非子·五蠹》-修教三年。《史记·货殖列传》-宁有政教。唐·韩愈《师说》-择师而教。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以教吾子。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昨日蒙教。
【组词】 教治、教禁、教读、教读老夫子、教民、教迪、教帖、教当、教示、教戒、教告、教演、教阅、教坊司、教门儿、教引嬷嬷
[更多解释]

拼音ér部首总笔画6

而[ ér ]
1.
2.才能。
【引证】 《墨子·尚同下》-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戒之戒之,微而异之。《管子·小匡》-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商君书·慎法》-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
[更多解释]

拼音zhū部首总笔画8

诛[ zhū ]
1.(形声。从言,朱声。本义:声讨、谴责)。
2.同本义。
【引证】 《说文》-诛,讨也。《白虎通》-诛,代。诛犹责也。《周礼·太宰》-诛以驭其过。《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诛求无厌。《礼记·曲礼》。注:“罚也。”-齿路马有诛。《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理,曹其首也。《论语·公冶长》-于予与何诛?汉·桓宽《盐铁论·本议》-甚悖逆不轨,宜诛讨之日久矣。
【组词】 诛放、诛远、诛惩、诛心
[更多解释]

【不教而诛】的常见问题

  • 1.
    不教而诛的拼音是什么?不教而诛怎么读?

    不教而诛的拼音是:bù jiào ér zhū

  • 2.
    不教而诛是什么意思?

    不教而诛的意思是:教:教育;诛: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 3.
    不教而诛的近义词是什么?

    答:不教而诛的近义词是: 不教而杀

  • 4.
    不教而诛的反义词是什么?

    不教而诛的反义词是:仁至义尽谆谆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