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āonáoshēng
拼音
jiāonáoshēng
繁体
教猱升木
用法
"作谓语、宾语;比喻教唆坏人干坏事"
教猱升木的意思

基本定义

教猱升木(jiào náo shēng mù)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教导猴子爬树。这个成语比喻教导人做某事,尤其是指教导那些本性难移或难以教导的人。它通常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暗示教导的对象难以教化或改变。

语境分析

在文学作品中,教猱升木可能用来形容那些顽固不化的人物,或者在教育、管理等情境中,指代那些难以被引导或改变的人。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幽默地描述某人的固执或难以教导的特性。在专业领域,如教育学或心理学,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讨论教育策略或行为改变的难度。

示例句子

  1. 他对这个学生的顽固态度感到无奈,真是教猱升木,难以改变。
  2. 管理这样的团队,感觉就像教猱升木,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策略。
  3. 尽管老师尽了最大努力,但面对这样的学生,仍感觉像是教猱升木。

同义词与反义词

同义词

  • 对牛弹琴: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白费力气。
  • 顽石点头:比喻非常顽固的人也能被说服。

反义词

  • 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进行教育。
  • 循循善诱:有步骤地引导,使人容易接受。

词源与演变

教猱升木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外物》:“猱升木,木不折,猱不坠。”原意是指猴子爬树,树不会折断,猴子也不会掉下来。后来这个成语被引申为教导难教之人。

文化与社会背景

传统文化中,教育被视为非常重要的事项。教猱升木**这个成语反映了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尤其是在面对那些难以改变或教化的人时。

情感与联想

这个成语可能引起一种无奈和挫败感,尤其是在教育或管理领域工作的人。它也可能引起对耐心和坚持的反思,以及对教育方法和策略的思考。

个人应用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时会遇到孩子固执己见,难以接受新知识或改变旧*惯的情况,这时使用教猱升木这个成语来形容这种情境非常贴切。

创造性使用

在创作一首关于教育的诗歌时,可以使用教猱升木来表达教育的艰辛和挑战:

在知识的森林里,我教导你攀爬,
像教猱升木,每一枝桠都需细心指引。
尽管路途崎岖,愿你终能展翅高飞,
在智慧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视觉与听觉联想

想象一只猴子在树枝间灵活地攀爬,这个画面可以与教猱升木这个成语联系起来,形成一种视觉上的联想。听觉上,可以想象一位老师耐心地指导学生的声音,形成一种温馨而又充满挑战的氛围。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eaching a pig to sing”,意思是尝试教不会或不愿意学*的东西,结果只是浪费时间和惹人生气。

反思与总结

教猱升木这个成语深刻地反映了教育过程中的挑战和困难。它提醒我们在教育和引导他人时需要耐心和智慧,同时也反映了改变和教化的不易。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情境。

引证解释
  1. 虽是少数人代理国事,却不是少数人把持国事,怎么好藉口于天然不平等,替民贼~呢?

【教猱升木】的来源
  1. 教猱升木,如涂涂附。

    来源:-- 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

教猱升木

的字义分解
拼音jiāo,jiào部首总笔画11

教[ jiāo,jiào ]
1.(会意。从攴(pū),从孝,孝亦声。“攴”,篆体象以手持杖或执鞭。在奴隶社会,奴隶主要靠鞭杖来施行他们的教育、教化。本义:教育,指导)。
2.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上所施下所效也。《周礼·师氏》。注:“教之者,使识旧事也。”-以教国子弟。《礼记·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乐记》-教者,民之寒暑也。《国语·周语》-教,文之施也。《春秋繁露》-精华,教政之本也。《管子·小匡》-君有此教士三万人。《韩非子·五蠹》-修教三年。《史记·货殖列传》-宁有政教。唐·韩愈《师说》-择师而教。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以教吾子。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昨日蒙教。
【组词】 教治、教禁、教读、教读老夫子、教民、教迪、教帖、教当、教示、教戒、教告、教演、教阅、教坊司、教门儿、教引嬷嬷
[更多解释]

拼音náo部首总笔画12

猱[ náo ]
1.兽名 。猿属。身体便捷,善攀援。又名“狨”或“猕猴”。
【引证】 《诗·小雅·角弓》-毋教猱升木
【组词】 猱升

2.形容轻捷、轻快。
【引证】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猱进鸷击。
【组词】 猱进、猱援、猱狞
[更多解释]

拼音shēng部首总笔画4

升[ shēng ]
1.(象形。本义:容器名。一斗的十分之一)。
2.容量单位。
【引证】 《说文》。按,十合也。-升,十龠也。从斗,亦象形。《小尔雅》-两匊谓之升。《诗·唐风·椒聊》-蕃衍盈升。
[更多解释]

拼音部首总笔画4

木[ mù ]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2.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白虎通》-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春秋繁露》-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管子·权修》-一树十获者木也。《庄子·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宋·周敦颐《爱莲说》-草木之花。明·魏学洢《核舟记》-鸟兽木石。《墨子·公输》-宋无长木。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或在木杪。
【组词】 花木、木石、木化石、木芽、木表、木披、木斧
[更多解释]

【教猱升木】的常见问题

  • 1.
    教猱升木的拼音是什么?教猱升木怎么读?

    教猱升木的拼音是:jiāo náo shēng mù

  • 2.
    教猱升木是什么意思?

    教猱升木的意思是:猱:猴子的一种。教猴子爬树。比喻指使坏人干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