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定义
“弭耳俯伏”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耳朵下垂,身体俯伏,形容非常恭顺或恐惧的样子。其中,“弭耳”指的是耳朵下垂,表示顺从或害怕;“俯伏”则是指身体俯下,趴在地上,表示极度恭顺或屈服。
语境分析
在文学作品中,“弭耳俯伏”常用来形容人物在权威或恐惧面前表现出极度的顺从和敬畏。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某些特定情境时,如历史剧、古装小说中,仍能见到其身影。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文学研究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分析人物性格或社会关系。
示例句子
- 在**面前,大臣们无不弭耳俯伏,表现出极度的恭顺。
-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村民们弭耳俯伏,祈求上天的宽恕。
- 他一进门,看到老板严肃的表情,立刻弭耳俯伏,不敢抬头。
同义词与反义词
- 同义词:俯首帖耳、俯首听命、俯首称臣
- 反义词:昂首挺胸、傲然挺立、桀骜不驯
词源与演变
“弭耳俯伏”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对君主或权威的敬畏表现。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已有类似的表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有所下降。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尊重权威和长辈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价值。因此,“弭耳俯伏”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对权威的敬畏和顺从。在现代社会,虽然这种极端的顺从行为已不常见,但这个成语仍能反映出人们对权威的尊重和敬畏。
情感与联想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压抑和顺从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在强大力量面前的无力感和恐惧。它也可能让人想到历史上的某些场景,如臣子在**面前的表现,或是普通人在灾难面前的祈求。
个人应用
在现实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社交场合,如面对权威人士或上级时,人们可能会不自觉地表现出类似的态度,尽管不一定达到“弭耳俯伏”的程度。
创造性使用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风暴的威严下,树木弭耳俯伏,枝叶颤抖,祈求安宁。”
视觉与听觉联想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人在**面前跪拜的场景,或是动物在强大天敌面前的顺从姿态。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低沉、庄严的音乐,来增强这种顺从和敬畏的氛围。
跨文化比较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包括英语中的“bow and scrape”(鞠躬和擦鞋),表示极度的恭顺和谦卑。不同文化中对权威的敬畏和顺从的表现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的情感和态度是相似的。
反思与总结
“弭耳俯伏”这个成语虽然不太常用,但它反映了人类社会中对权威的敬畏和顺从的普遍现象。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和社会关系,同时也能够丰富语言表达的层次和深度。
弭耳俯伏
的字义分解俯[ fǔ ]
1.(会意。从页(xié),表示与头有关,从逃省。取低头逃跑意。现在简化为“从人府声”的形声字。本义:低头)。
2.同本义。
【引证】
《礼记·曲礼上》-俯而纳屦。《公羊传·宣公六年》-俯而闚其户。晋·王羲之《兰亭集序》-仰视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组词】
俯擗、俯偻、俯听、俯鉴 [更多解释]
伏[ fú ]
1.(会意。从人,从犬。意思是:人如狗那样地匍伏着。本义:俯伏;趴下)。
2.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伏,司也。《周礼·犬人》。司农注:“课伏犬以王车轹之。”-伏瘞亦如之。《释名·释姿容》-伏,覆也。《礼记·曲礼上》-寝毋伏。《汉书·五行志中之上》-雌鸡伏子。《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楚子伏己而盐其脑。《史记·项羽本纪》-一府中皆漝伏,莫敢起。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庑下一生伏案卧。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及敌枪再击,寨中人又鹜伏矣。
【组词】
伏尸、伏肉、伏地、伏虎;伏奏、伏候 [更多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