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薜荔的藤制作的腰带。多指隐者的装束; 战国楚屈原《九歌.山鬼》"被薜荔兮带女萝。"后因以"薜带"借指屈原。
薜带
薜[ bì ]1.姓。 [更多解释]
带[ dài ]1.(象形。小篆字形,上面表示束在腰间的一根带子和用带的两端打成的结。下面象垂下的须子,有装饰作用。本义:大带,束衣的腰带)。2.同本义。【引证】 《说文》-带,绅也。上象系佩之形。佩必有巾,从重巾。《仪礼·士虞礼记》-不说带。《诗·卫风·有狐》-之子无带。《左传·桓公二年》-带裳幅舄。《世说新语·文学》-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墨子·公输》-子墨子解带围城。【组词】 带冕、带围、带钩、带头 [更多解释]
bì dài
bì hù
bì fú
bì lì
yī rén yǒu fú,tuō dài mǎn wū
yī dài
yī dài yī lù
yī bǐ dài guò
【薜带】的常见问题
薜带的拼音是:bì dài
薜带的意思是:用薜荔的藤制作的腰带。多指隐者的装束; 战国楚屈原《九歌.山鬼》"被薜荔兮带女萝。"后因以"薜带"借指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