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āoshānyǎngzhǐ,jǐngxíngxíngzhǐ
拼音
gāoshānyǎngzhǐjǐngxíngxíngzhǐ
繁体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用法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意思

高山:比喻道德崇高;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指值得效法的崇高德行。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来源
  1.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来源:--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例句
  1. 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诗有之:‘~。’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的字义分解
拼音gāo部首总笔画10

高[ gāo ]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楼台重叠之形。汉字部首之一。从“高”的字多与高大或建筑有关。本义:离地面远;从下向上距离大)。
2.同本义。
【引证】 《说文》-高,崇也,像台观高之形。《易·说卦》传-巽为高。《礼记·乐记》-穷高极远,而测深厚。《荀子·劝学》-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战国策·魏策》-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曹植《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孟子·公孙丑下》-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清·姚鼐《登泰山记》-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组词】 高平、高丘、高坛、高燥
[更多解释]

拼音shān部首总笔画3

山[ shān ]
1.(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2.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山灵、山阿、山岩、山隈、山啜、山落、山孤钉、山头、山长、山主、山观、山关
[更多解释]

拼音yǎng,áng部首总笔画6

仰[ yǎng,áng ]
1.高 同: 昂
【组词】 仰仰、仰首伸眉
[更多解释]

拼音zhǐ部首总笔画4

止[ zhǐ ]
1.(“趾”的本字。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脚趾头,下象脚面和脚掌。本义: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止,下基也。象草木出有址,故以止为足。《仪礼·士昏礼》。注:“足也。”-北止。《易·噬嗑》-屦校灭止。《汉书·五行志》-举止高。《汉书·食货志》-四之日举止。《汉书·刑法志》-当劓者,笞三百,当斩左止者,笞五百。

7.停住,中断进程。
【引证】 《广韵》-止,停也,息也。《吕氏春秋·下贤》。注:“止,休也。”-亦可以止矣。《韩诗外传》-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三国志·诸葛亮传》-羽飞乃止。《资治通鉴·唐纪》-雪止。《聊斋志异·狼三则》-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絮絮不止。
[更多解释]

拼音jǐng,yǐng部首总笔画12

景[ jǐng,yǐng ]
1.(形声。从日,京声。本义:日光)。
2.同本义。
【引证】 《说文》-景,日光也。《荀子·解蔽》-浊明外景,清明内景。《尔雅》-四时和谓之景风。《广雅》。按,犹日光风也。-南方景风。江淹《别赋》-日出天而耀景。《文选·张载·七哀诗》-朱光驰北陆,浮景忽西沈。张衡《西京赋》-流景曜之韡晔。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景翳翳以将入。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
【组词】 景曜、景光、景焕、景辉
[更多解释]

拼音xíng,háng,hàng,héng部首总笔画6

行[ xíng,háng,hàng,héng ]
1.(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2.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行,人之步趋也。《广雅》-行,往也。《易·复》-中行独复。《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诗·小雅·大东》-行彼周行。《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蔡邕《独断》-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庄子·逍遥游》-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世说新语·自新》-行数十里。明·魏禧《大铁椎传》-与偕行。
【组词】 出行、远行、行三坐五、行学、行行、行次
[更多解释]

拼音xíng,háng,hàng,héng部首总笔画6

行[ xíng,háng,hàng,héng ]
1.(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2.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行,人之步趋也。《广雅》-行,往也。《易·复》-中行独复。《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诗·小雅·大东》-行彼周行。《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蔡邕《独断》-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庄子·逍遥游》-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世说新语·自新》-行数十里。明·魏禧《大铁椎传》-与偕行。
【组词】 出行、远行、行三坐五、行学、行行、行次
[更多解释]

拼音zhǐ部首总笔画4

止[ zhǐ ]
1.(“趾”的本字。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脚趾头,下象脚面和脚掌。本义: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止,下基也。象草木出有址,故以止为足。《仪礼·士昏礼》。注:“足也。”-北止。《易·噬嗑》-屦校灭止。《汉书·五行志》-举止高。《汉书·食货志》-四之日举止。《汉书·刑法志》-当劓者,笞三百,当斩左止者,笞五百。

7.停住,中断进程。
【引证】 《广韵》-止,停也,息也。《吕氏春秋·下贤》。注:“止,休也。”-亦可以止矣。《韩诗外传》-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三国志·诸葛亮传》-羽飞乃止。《资治通鉴·唐纪》-雪止。《聊斋志异·狼三则》-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絮絮不止。
[更多解释]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常见问题

  • 1.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拼音是什么?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怎么读?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拼音是:gāo shān yǎng zhǐ,jǐng xíng xíng zhǐ

  • 2.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是什么意思?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意思是:高山:比喻道德崇高;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指值得效法的崇高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