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定义
民胞物与(mín bāo wù yǔ)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人民是同胞,万物是朋友”。这个成语强调人与人的关系如同兄弟姐妹,人与自然的关系如同朋友,倡导和谐共处、互爱互助的社会理念。
语境分析
在文学作品中,民胞物与常用来表达作者对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追求。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社会伦理、环境保护等话题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社会学、生态学等,这个词汇可以用来阐述相关理论和观点。
示例句子
- 在现代社会,我们更应该秉持“民胞物与”的理念,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 他一生致力于环境保护,坚信“民胞物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 这本书深刻阐述了“民胞物与”的思想,鼓励人们关爱自然,珍惜资源。
同义词与反义词
同义词:
- 人我一体: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紧密联系。
- 物我两忘: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反义词:
- 人自为战:强调个人主义,与“民胞物与”的集体主义精神相对立。
- 物竞天择:强调自然界的竞争和淘汰,与“民胞物与”的和谐共生理念相反。
词源与演变
民胞物与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儒家思想,特别是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表达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民胞物与**体现了儒家“仁爱”和“和谐”的核心价值观。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被用来倡导环境保护、社会公正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情感与联想
这个成语给人以温暖、和谐的情感反应,联想到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社会。它鼓励人们以更宽广的视角看待世界,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环保活动中听到“民胞物与”的理念,这让我更加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环保行为,并鼓励我与他人分享这一理念。
创造性使用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山川河流,皆我友,
民胞物与,心相守。
共护家园,绿意稠,
和谐世界,梦悠悠。
视觉与听觉联想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和谐的社区景象,人们互相帮助,与自然和谐共处。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和谐的音乐,如自然的声音或轻柔的旋律,传达出和平与宁静的氛围。
跨文化比较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理念可以用“All creatures great and small”(所有生物,无论大小)来表达,强调对所有生命的尊重和爱护。
反思与总结
民胞物与这个成语深刻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和谐与仁爱,不仅在文学和哲学领域有重要意义,在现代社会也具有现实价值。它提醒我们关注社会和谐与环境保护,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传达和谐社会的理念。
民胞物与
的字义分解民[ mín ]
1.(指事。从古文之象。古文从母,取蕃育意。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与君、官对称)。
2.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古文从母。取蕃育也,上下众多意,指事。-民,众萌也。从古文之象。《广雅》。按,土著者曰民,外来者曰氓。-民,氓也。《谷梁传·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左传·桓公六年》-夫民神之主也。《左传·闵公元年》-无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书·舜典》-黎民阻饥。《书·盘庚上》-民不适有居。《诗·小雅·何草不黄》-哀我征夫,独为匪民。《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组词】
民夫、民户、民居、民服、民宅、民望、民牧、民情、民役、民利、民命、民和、汉民;回民;藏民;民壮、渔民;农民;牧民;民膏、民经、民熙物阜、民害、民力、民脂、民财、民纪、民祗 [更多解释]
胞[ bāo ]
1.(形声。从肉,包声。“包”亦兼表字义。本义:胎衣)。
2.同本义。
【引证】
《说文》-胞,儿生裹也。《汉书·东方朔传》-同胞之徒。《汉书·外戚传》-善臧我儿胞。
【组词】
胞衣地、胞胎 [更多解释]
与[ yǔ,yù,yú ]
1. [更多解释]
【民胞物与】的常见问题
- 1.民胞物与的拼音是什么?民胞物与怎么读?
民胞物与的拼音是:mín bāo wù yǔ
- 2.民胞物与是什么意思?
民胞物与的意思是:民为同胞,物为同类。泛指爱人和一切物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