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定义
“伏首帖耳”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低头贴耳,形容非常恭顺或驯服的样子。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在权威或压力面前表现出极度顺从的态度。
语境分析
-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描绘角色在权力面前的卑微姿态,如“他在上司面前总是伏首帖耳,不敢有半点违抗。”
- 口语:在日常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对某事或某人的极度顺从,如“他对她伏首帖耳,完全听从她的安排。”
- 专业领域:在某些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心理学,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分析下属对上级的服从行为。
示例句子
- 他在会议上对老板的意见总是伏首帖耳,从不提出异议。
- 她对丈夫的命令伏首帖耳,几乎失去了自我。
- 在那个时代,许多人都对权威伏首帖耳,不敢有任何反抗。
同义词与反义词
- 同义词:俯首听命、唯命是从、百依百顺。这些词汇都强调了极端的顺从和服从。
- 反义词:桀骜不驯、刚愎自用、我行我素。这些词汇则强调了独立和反抗的态度。
词源与演变
“伏首帖耳”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古代对臣子在君王面前的行为规范。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逐渐扩展,不仅用于描述政治或社会关系中的顺从,也用于描述个人关系中的服从。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尊卑有序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原则。因此,“伏首帖耳”这个成语在描述社会关系时,常常带有一定的文化色彩,反映了传统社会中的等级观念和服从意识。
情感与联想
这个成语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暗示了一种缺乏自主性和个性的状态。在联想上,可能会让人想到历史上的臣子对君王的绝对服从,或是现代社会中个体在权威面前的无力感。
个人应用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遇到需要在权威或压力面前表现出顺从的情况,这时“伏首帖耳”这个成语就能很好地描述这种状态。例如,在工作中,有时为了团队的和谐或项目的顺利进行,可能需要暂时放下个人的意见,表现出顺从的态度。
创造性使用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权威的阴影下,他伏首帖耳,心中的火焰却未曾熄灭。”
视觉与听觉联想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个人低头垂耳的画面,表现出一种卑微的姿态。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低沉、顺从的声音,如在命令或指示下的回应声。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ow and scrape”,意指过分恭敬或过分顺从。这个表达在西方文化中也有类似的负面含义,强调了过度顺从的态度。
反思与总结
“伏首帖耳”这个成语在描述顺从和服从时非常有用,它不仅反映了社会关系中的等级观念,也揭示了个体在权威面前的态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社会互动中的复杂情感和行为。
伏首帖耳
的字义分解伏[ fú ]
1.(会意。从人,从犬。意思是:人如狗那样地匍伏着。本义:俯伏;趴下)。
2.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伏,司也。《周礼·犬人》。司农注:“课伏犬以王车轹之。”-伏瘞亦如之。《释名·释姿容》-伏,覆也。《礼记·曲礼上》-寝毋伏。《汉书·五行志中之上》-雌鸡伏子。《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楚子伏己而盐其脑。《史记·项羽本纪》-一府中皆漝伏,莫敢起。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庑下一生伏案卧。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及敌枪再击,寨中人又鹜伏矣。
【组词】
伏尸、伏肉、伏地、伏虎;伏奏、伏候 [更多解释]
帖[ tiè,tiě,tiē ]
1.(形声。从巾,占声。本义:古代字写在布帛上叫帖)。
2.写在帛上的书签。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木部曰:“检,书署也。”木为之谓之检,帛为之则谓之帖,皆谓幖题,今人所谓签也。”-帖,帛书署也。 [更多解释]
伏首帖耳
的分字组词伏首帖耳
的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