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定义
“正襟安坐”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整理好衣襟,端正地坐着。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坐姿端正,态度严肃认真,有时也用来形容人在正式场合或面对重要事情时的庄重态度。
语境分析
- 文学语境: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描绘人物在重要时刻的庄重姿态,如在会议、谈判或面对权威人士时的表现。
- 口语语境:在日常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用,但如果使用,通常是为了强调某人的严肃或正式的态度。
- 专业领域:在法律、政治或商务等专业领域,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专业人士在正式场合的举止。
示例句子
- 在法庭上,他正襟安坐,认真听取每一个证词。
- 面对老师的提问,学生们都正襟安坐,不敢有丝毫懈怠。
- 会议室里,所有高管正襟安坐,等待总裁的发言。
同义词与反义词
- 同义词:端坐、肃立、庄重
- 反义词:懒散、随意、不拘小节
词源与演变
“正襟安坐”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对礼仪的重视,特别是在正式场合中,人们需要保持端正的坐姿以显示尊重和严肃。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正式场合,也可以用来形容任何需要严肃对待的情境。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礼仪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正襟安坐体现了对场合和他人的尊重。在现代社会,尽管礼仪的要求有所放松,但这个成语仍然被用来强调在重要时刻的严肃性和正式性。
情感与联想
这个成语给人以庄重、严肃的情感反应,联想到了正式、尊重和认真的态度。在写作或演讲中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表达的正式性和权威性。
个人应用
在参加重要的面试或会议时,我常常会提醒自己要正襟安坐,以显示我对这个场合的重视和对对方的尊重。
创造性使用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正襟安坐于书桌前,笔尖跳跃,思绪飞扬。”
视觉与听觉联想
想象一个人在安静的图书馆中正襟安坐,周围是书架和轻轻的翻书声,这种场景给人以宁静和专注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跨文化比较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it up straight”或“sit with dignity”,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严肃和正式的态度是相似的。
反思与总结
“正襟安坐”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一种身体姿态,更传达了一种态度和精神状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正式性和权威性,同时也体现了对文化和礼仪的尊重。
正襟安坐
的字义分解正[ zhèng,zhēng ]
1.(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2.同本义。
【引证】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吕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有绳不以正。《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稍稍正坐。清·姚鼐《登泰山记》-泰山正南。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正则无景。
【组词】
正门;正厅;正殿;正宫;正所儿、正阳、正锋、正院、正分、正胁、正位、正东;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 [更多解释]
坐[ zuò ]
1.(会意。《说文》古文作象形字,象两人坐在土上。本义:人的止息方式之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
2.同本义。
【引证】
林义光《文源》-像二人对坐土形。《礼记·曲记》。疏:“坐通名跪,跪名不通坐也。”-坐而迁之。《礼记·玉藻》-退而坐,取屦。《礼记·少仪》-受立、授立,不坐。《礼记·乐记》。疏:“坐,跪也。”-武坐致右宪王。《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注:“膝行也。”按,坐者,尻也,处也。古席地而坐,膝着席而下其臀曰坐,耸其体曰跪。跪,亦谓之启。跪可言坐,坐不可言跪也。-坐行而入。《史记·魏公子列传》-侯生坐上坐。《书·太早上》-坐以待旦。《礼记·玉藻》-坐如尸。《史记·项羽本纪》-项王、项伯东向坐,亚夫南向坐。《战国策·魏策》-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喻矣。《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坐语未讫。 [更多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