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定义
“兼弱攻昧”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字面意思是指同时攻击弱小和昏昧的国家。基本含义是指在战争或竞争中,同时针对弱小和不明智的对手进行攻击,以获取更大的利益或优势。
语境分析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描述战争策略或政治斗争中的手段。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用来比喻在商业竞争或个人关系中的不公平手段。在专业领域,如军事战略或国际关系研究中,这个成语被用来分析历史**或现代冲突。
示例句子
- 在古代战争中,将领们常常采用“兼弱攻昧”的策略,以迅速扩大战果。
- 这位商人以“兼弱攻昧”的手段在市场上取得了垄断地位。
- 在国际政治中,某些大国可能会采取“兼弱攻昧”的政策,以维护其全球霸权。
同义词与反义词
- 同义词:趁火打劫、落井下石
- 反义词:扶弱抑强、以德报怨
同义词“趁火打劫”和“落井下石”都强调在别人困难时加以利用,而“扶弱抑强”和“以德报怨”则强调帮助弱小和以德行回应恶意。
词源与演变
“兼弱攻昧”源自《左传》,是古代**对战争策略的一种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如商业和政治。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战争和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它也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道德和正义的重视,因为在现代语境中,过度使用这种策略可能会被视为不道德或不公正。
情感与联想
这个成语可能引起人们对不公平和权力滥用的负面情感。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历史上的战争和冲突,以及现代社会中的不平等和剥削。
个人应用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警示自己在竞争中保持道德和公正,避免利用他人的弱点。
创造性使用
在诗歌中,可以将“兼弱攻昧”融入对历史战争的反思,或者在故事中用它来描述一个角色的复杂性格和行为。
视觉与听觉联想
结合历史战争的图片或纪录片,可以更好地理解“兼弱攻昧”的含义。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些史诗般的背景音乐来增强这种战争策略的氛围。
跨文化比较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策略可能被称为“利用弱点”或“趁人之危”,反映了不同文化对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达。
反思与总结
“兼弱攻昧”这个成语不仅是对古代战争策略的描述,也是对现代社会中不公平行为的警示。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成语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我们在竞争和合作中保持道德和公正。
兼弱攻昧
的字义分解兼[ jiān ]
1.(会意。小篆字形,从又(手),从秝(lì)。字形象一手持两棵庄稼。本义:一手执两禾。引申为同时进行几桩事情或占有几样东西)。
2.同时具有或涉及几种事务或若干方面。
【引证】
《说文》-兼,并也。《仪礼·聘礼》。注:“犹两也。”-兼执之,以进。《仪礼·士昏礼》。注:“六豆共巾也。”-兼巾之。《仪礼·乡射礼》。注:“并矢于弣。”-兼诸弣。《孟子·告子上》-不可得兼。宋·文天祥《 后序》-丞相兼枢密使。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兼百花之长。蔡元培《图画》-兼筑雕刻。
【组词】
兼祧、兼资、兼署、兼味 [更多解释]
弱[ ruò ]
1.(会意。小篆字形,两把弯曲的弓,“彡”(shān)象毛羽之形,合起来表示柔弱。本义:气力小;势力差)。
2.同本义。与“强”相对。
【引证】
《说文》-弱,桡也。上象桡曲,彡象毛氂桡弱也。《易·大过》-栋桡,本末弱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颉遇王子弱焉。《淮南子·原道》-志弱而事强。《孙子·谋攻》-辅隙者则国必弱。《左传·哀公十年》-众散为弱。《商君书·错法》-有土者不可以言贫,有民者不可以言弱。《周书·武顺》-两争曰弱。陈寿《隆中对》-然操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老子》-弱者道之用。陶潜《游斜川》-弱湍驰文舫,闲谷矫鸣鸥。
【组词】
弱植、弱道、弱人、弱湍、弱力、弱才、弱孤、弱门 [更多解释]
昧[ mèi ]
1.(形声。从日,未声。从日,与光线有关。本义:昏暗不明)。
2.同本义。
【引证】
《广雅·释诂四》-昧,冥也。《书·牧誓》-时甲子昧爽。《楚辞·九章·怀沙》-日昧昧其将暮。《荀子·哀公》。注:“昧,闇;爽,明也。谓初晓尚暗之时。”-君昧爽而栉冠。《淮南子·原道》-神非其所宜而行之则昧。《后汉书·苏竟传》-虽昧必亮。《战国策·赵策》-愚者昧于成事。《楚辞·离骚》-惟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轻身而昧大义。
【组词】
昧旦、昧然、昧昧、昧色、昧明 [更多解释]
兼弱攻昧
的分字组词兼弱攻昧
的相关词语【兼弱攻昧】的常见问题
- 1.兼弱攻昧的拼音是什么?兼弱攻昧怎么读?
兼弱攻昧的拼音是:jiān ruò gōng mèi
- 2.兼弱攻昧是什么意思?
兼弱攻昧的意思是:兼:兼并;昧:昏昧。兼并弱国,讨伐昏聩糊涂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