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定义
“束缊还妇”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将乱麻捆绑起来归还给妇女。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原文是“束缊请火”,意思是说在古代,妇女在家中负责纺麻,如果有人需要火种,就会用乱麻作为引火材料。后来这个成语被用来比喻帮助别人解决困难或提供帮助。
语境分析
在文学作品中,“束缊还妇”常常用来形容慷慨助人的行为,尤其是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的书面语或演讲中,它可以用来强调互助和慷慨的精神。在专业领域,如社会学或伦理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讨论社区支持和互助的重要性。
示例句子
- 他在邻居家失火时,不仅帮忙救火,还束缊还妇,提供了急需的物资。
- 作为一个社区领袖,他总是束缊还妇,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 在那个贫困的村庄,邻里之间的束缊还妇行为是常态,大家互相支持,共渡难关。
同义词与反义词
- 同义词:慷慨解囊、助人为乐、雪中送炭
- 反义词:袖手旁观、见死不救、漠不关心
词源与演变
“束缊还妇”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生活实践,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妇女的角色和社区互助的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意义逐渐扩展,不仅仅局限于物质上的帮助,也包括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互助和邻里之间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这个成语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强调在困难时刻互相帮助的重要性。
情感与联想
这个成语给人以温暖和希望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社区的团结和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在现代社会,这种互助精神仍然被广泛推崇。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见证过邻居在困难时刻互相帮助的情景,这种束缊还妇的行为让我深刻感受到社区的温暖和力量。
创造性使用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这个成语:
在寒冷的冬夜,
邻里的灯火温暖如春,
束缊还妇,心手相连,
共筑家园的温馨。
视觉与听觉联想
想象一幅画面:在冬日的夜晚,一位老人拿着一捆乱麻,走向邻居的家,准备帮助他们生火取暖。这种场景让人感到温馨和安心。
跨文化比较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成语可能是“伸出援手”(lend a hand),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强调了互助和帮助他人的重要性。
反思与总结
“束缊还妇”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表达方式,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互助和社区支持仍然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实践这些价值观。
束缊还妇
的字义分解缊[ yùn,yūn,wēn ]
1.(形声。从糸(mì),昷(wēn)声。本义:以新绵合旧絮)。
2.新旧混合的绵絮,乱絮。
【引证】
《说文》。谓乱麻。-缊,绋也。《汉书·东方朔传》。注:“乱絮也。”-衣缊无衣。《礼记·玉藻》。注:“行谓今之新绵也,缊谓今行及旧絮也。”-纩为茧,缊为袍。《汉书·蒯通传》-(里母)即束缦请火于亡肉家。
【组词】
缊褚、缊褐、缊绪、缊絑 [更多解释]
还[ huán,hái ]
1.(形声。从辵(chuó,表示与行走有关),瞏(huán)声。本义:返回)。
2.同本义。
【引证】
《说文》-还,復也。《尔雅·释言》-还,返也。《诗·小雅·何人斯》-还而不入。《左传·僖公三十年》-吾其还也。《资治通鉴》-势还不远,可先为起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还部白府君。(回到府里报告太守。府君,太守。)《乐府诗集·木兰诗》-送儿还故乡。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便要还家。《后汉书·列女传》-复还终业。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自南海还。
【组词】
还首、还云、还函、还转、还复 [更多解释]
妇[ fù ]
1.(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帚”,右边是“女”。从女持帚,表示洒扫。本义:已婚的女子)。
2.同本义。
【引证】
《说文》-婦,服也。从女,持帚,洒埽也。会意。谓服事人者。《广雅》-女子谓之妇人。《仪礼·士丧礼》。注:“妻妾子姓也。”-妇人侠床。《礼记·曲礼》-士曰妇人,庶人曰妻。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组词】
少妇;孕妇;媳妇;妇驵、妇政、妇人家 [更多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