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定义
坐以待毙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坐着等待死亡”。基本含义是指在面对危险或困境时,不采取任何行动,只是消极地等待灾难的到来。这个成语强调了被动和无助的态度。
语境分析
-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描述人物在绝境中的绝望态度,如《红楼梦》中贾宝玉在家族衰败时的无奈。
-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人们可能用这个成语来形容某人在面对问题时的消极态度,例如:“他遇到困难总是坐以待毙,从不主动寻求解决办法。”
- 专业领域:在商业或管理领域,这个成语可能用来批评那些不积极应对市场变化的公司。
示例句子
- 面对经济危机,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应对。
- 在疾病面前,他选择了坐以待毙,而不是寻求医疗帮助。
- 公司面临破产,管理层不能坐以待毙,需要立即制定复苏计划。
同义词与反义词
- 同义词:束手待毙、听天由命
- 反义词:积极应对、主动出击
词源与演变
坐以待毙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中,原文是“坐而待毙”,后来演变为现在的形式。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人对于应对危机的态度和哲学。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的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因此坐以待毙**这种消极态度是被批评的。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常用来激励人们面对困难时要积极行动。
情感与联想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是一种消极和绝望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无助和放弃,影响人们对于困境的看法和应对方式。
个人应用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朋友在面对职业挑战时表现出坐以待毙的态度,这让我意识到积极应对问题的重要性。
创造性使用
在诗歌中,可以将坐以待毙融入描述自然灾害的场景,如:“风暴来袭,树木不屈,唯有人类坐以待毙。”
视觉与听觉联想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孤独的人坐在荒凉的场景中,等待着不可逃避的命运。音乐上,可以选择低沉的旋律来表达这种绝望的情绪。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it back and wait for death”,但这个表达不如坐以待毙在汉语中那样常用和精确。
反思与总结
坐以待毙这个成语深刻地反映了人类在面对困境时的态度。它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积极应对挑战,而不是被动接受命运。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坐以待毙
的字义分解坐[ zuò ]
1.(会意。《说文》古文作象形字,象两人坐在土上。本义:人的止息方式之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
2.同本义。
【引证】
林义光《文源》-像二人对坐土形。《礼记·曲记》。疏:“坐通名跪,跪名不通坐也。”-坐而迁之。《礼记·玉藻》-退而坐,取屦。《礼记·少仪》-受立、授立,不坐。《礼记·乐记》。疏:“坐,跪也。”-武坐致右宪王。《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注:“膝行也。”按,坐者,尻也,处也。古席地而坐,膝着席而下其臀曰坐,耸其体曰跪。跪,亦谓之启。跪可言坐,坐不可言跪也。-坐行而入。《史记·魏公子列传》-侯生坐上坐。《书·太早上》-坐以待旦。《礼记·玉藻》-坐如尸。《史记·项羽本纪》-项王、项伯东向坐,亚夫南向坐。《战国策·魏策》-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喻矣。《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坐语未讫。 [更多解释]
待[ dài,dāi ]
1.[口语]暂时停留,逗留,迟延
2.[口语]无目的地消磨时间或在某处逗留 [更多解释]
毙[ bì ]
1.(形声。从死,敝声。在先秦古书中的獘,在流传中往往被改成斃。本义:仆倒;倒下去)。
2.同本义。
【引证】
《左传·哀公二年》-郑人击简子中肩,毙于车中。《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斃。《左传·成公二年》-射其右,斃于车中。
【组词】
毙死、毙踣 [更多解释]
坐以待毙
的分字组词坐以待毙
的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