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定义
“掎角之势”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抓住牛角,比喻在战争或竞争中从侧面或背后攻击对方,形成夹击或牵制的态势。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战术上的优势,通过多方面的配合和协同,使对方陷入困境。
语境分析
在文学作品中,“掎角之势”常用于描述战争场面,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用计使曹操陷入掎角之势。在口语中,这个词汇也可以用来比喻在日常生活中对某人或某事进行多方面的制约或施压。在专业领域,如军事战略、商业竞争等,这个词汇同样适用,用来描述一种策略性的布局。
示例句子
- 在这次战役中,我军巧妙地利用地形,形成了对敌人的掎角之势。
- 两家公司联手,对第三家公司形成了掎角之势,迫使其不得不退出市场。
- 他的对手试图从多个角度对他进行攻击,形成了掎角之势,但他凭借出色的应对策略一一化解。
同义词与反义词
同义词:夹击、围攻、牵制 反义词:正面冲突、单打独斗
同义词中,“夹击”和“围攻”更侧重于实际的包围和攻击,而“牵制”则侧重于通过某种手段限制对方行动。反义词中,“正面冲突”和“单打独斗”则强调直接对抗和独立行动。
词源与演变
“掎角之势”源自古代战争术语,最初可能来源于实际的军事战术,即通过抓住敌人的侧翼或后方来形成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但其核心意义——通过多方面的配合形成优势——保持不变。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战争和策略一直是重要的主题。因此,“掎角之势”这样的成语在文学和历史中频繁出现,反映了古代战争策略的智慧。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也被用于商业、政治等多个领域,体现了其在策略和竞争中的普遍适用性。
情感与联想
这个词汇给人以策略性和智慧的联想,让人想到在复杂环境中通过巧妙布局取得优势的情景。它传递出一种深思熟虑和计划周密的感觉,同时也可能让人联想到紧张和竞争的氛围。
个人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团队项目中遇到过需要多方协作的情况,我们通过合理分工和协同工作,形成了对项目难题的“掎角之势”,最终成功解决了问题。
创造性使用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下,星辰布阵,掎角之势,困住月光的脚步。”
视觉与听觉联想
视觉上,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两支军队在战场上形成夹击,士兵们紧张而有序地移动,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战鼓声、号角声和士兵的呐喊声,营造出一种紧张而激烈的氛围。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incer movement”或“double envelopment”,都是指通过两侧或多方位的攻击来包围敌人。这些表达虽然在字面上与“掎角之势”不同,但在战术意义上是相似的。
反思与总结
“掎角之势”这个成语不仅在军事上有其应用,也在日常生活和多个领域中展现了其策略性和智慧的内涵。通过对这个词汇的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在复杂环境中如何通过多方面的配合和协同来取得优势。这对于我的语言学和表达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掎角之势
的字义分解掎[ jǐ ]
1.发射。
【引证】
班固《西都赋》-机不虚掎。
2.指摘。
【引证】
韩愈《古鼓歌》-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
【组词】
掎挈、掎夺 [更多解释]
角[ jiǎo,jué ]
1.古代盛酒的器具。青铜制。形似爵而无柱与流,两尾对称,有盖,用以温酒和盛酒。
【引证】
《仪礼·特牲馈食礼》。注:“角四升,疑古酒器之始,以角为之。”-一角一散。《礼记·礼器》-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
3.比试;竞争。
【引证】
《汉书·贾谊传》-陛下之与诸公,非亲角材之臣之也。《汉书·武帝纪》-作角抵戏。《吕氏春秋·孟冬》。注:“犹试也。”-肆射御角力。《聊斋志异·促织》-日与子弟角。
【组词】
角试、解力、口角 [更多解释]
之[ zhī ]
1.(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更多解释]
势[ shì ]
1.(形声。从力,埶(yì)声。本义:权力;权势)。
2.同本义。
【引证】
《史记·货殖列传序》-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明史·海瑞传》-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组词】
势家、失势、权势、势子、势利、势任、势利场 [更多解释]
【掎角之势】的常见问题
- 1.掎角之势的拼音是什么?掎角之势怎么读?
掎角之势的拼音是:jǐ jiǎo zhī shì
- 2.掎角之势是什么意思?
掎角之势的意思是:掎:拉住,指拉住腿;角:指抓住角;掎角:夹击敌人。原指从两方面夹攻敌人。现比喻分出兵力,造成牵制敌人或互相支援的形势。
- 3.掎角之势的近义词是什么?
答:掎角之势的近义词是: 犄角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