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定义
析骸以爨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分解尸骨来做饭”。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极端的贫困和困苦,以至于到了无法维持基本生活的地步。
语境分析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描绘战乱、饥荒或极端贫困的场景,强调生存条件的恶劣和人们的悲惨境遇。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或社会学研究中,它可能被用来描述特定历史时期的艰难生活。
示例句子
- 在那场大饥荒中,人们几乎到了析骸以爨的地步。
- 小说中描述的那个时代,百姓生活困苦,甚至有析骸以爨的惨状。
- 历史记载显示,战乱时期,有些地方的居民不得不析骸以爨来维持生存。
同义词与反义词
同义词:
- 饥寒交迫:形容生活极度贫困和困苦。
- 穷困潦倒:形容生活非常贫困,无法维持基本生活。
反义词:
- 富甲一方:形容非常富有,拥有大量的财富。
- 锦衣玉食:形容生活非常奢华,吃穿都非常讲究。
词源与演变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析骸以爨,易子而食。”原指在极端困苦的情况下,人们不得不分解尸骨来做饭,交换孩子来吃。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社会在战乱和饥荒中的极端生存状态。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警示人们珍惜和平与稳定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人民在历史上的坚韧和生存意志。
情感与联想
这个成语带有一种沉重和悲凉的情感,让人联想到人类在极端困境中的无奈和悲哀。它提醒我们珍惜现有的生活条件,同时也激发对那些在困境中挣扎的人们的同情和理解。
个人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或社会问题时,它可以作为一个有力的比喻,帮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那些极端贫困和困苦的情境。
创造性使用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那荒芜的岁月里,
析骸以爨,易子而食,
生命的火焰在绝望中摇曳,
但希望的种子仍在心中萌芽。
视觉与听觉联想
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荒凉的战场、饥饿的人群和破败的家园。在视觉上,可能会想到黑白的历史照片或描绘苦难的油画。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哀伤的音乐或悲壮的诗歌朗诵。
跨文化比较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包括“eat the dead”或“survive at any cost”,但这些表达可能没有“析骸以爨”这样深刻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反思与总结
析骸以爨 这个成语深刻地反映了人类在极端困境中的生存状态,它不仅是一个历史记载,也是一个警示和反思的工具。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
析骸以爨
的字义分解析[ xī ]
1.(会意。从木,从斤。用斧子劈开木头。本义:劈,劈木头)。
2.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析,破木也。《声类》-析,劈也。《诗·齐风·南山》-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明·方孝孺《双桂轩铭》-扶桑可薪,析木可焚,是桂永存。
【组词】
析木、析薪 [更多解释]
骸[ hái ]
1.(形声。从骨,亥声。本义:胫骨,小腿骨)。
2.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骨空论》曰:‘膝解为骸关,侠膝之骨为连骸。’然则正谓胫骨为骸矣。”-骸,胫骨也。《素问》-骸下为辅,辅上为腘。《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析骸而炊之。《齐民要术》-[相马]臂欲大而短,骸欲小而长。 [更多解释]
爨[ cuàn ]
1.烧火做饭。
【引证】
《广雅》-爨,炊也。《说文系传》-取其进火谓之爨,取其气上谓之炊。《孟子·滕文公上》-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
【组词】
爨人、爨室、爨妇
4.烧;烧煮。
【引证】
《水经注》-常若微雷响,以草爨之,则烟腾火发。 [更多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