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定义
戴季陶(11年—1949年),原名戴传贤,字季陶,后以字行,号天仇,是近现代政治人物、思想家、教育家。他是**国民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曾任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等职。戴季陶在政治、教育、文化等领域都有重要影响,尤其在推动国民党的意识形态建设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语境分析
戴季陶这个名字主要在历史、政治、教育等专业领域中使用。在文学作品中,可能偶尔会提及他的政治活动或思想贡献。在口语中,除非是专门讨论历史或政治话题,否则不太常见。
示例句子
- 戴季陶在国民党的早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 作为教育家,戴季陶提倡实用主义教育理念。
- 戴季陶的思想对国民党意识形态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义词与反义词
- 同义词:戴传贤(原名)、戴天仇(号)
- 反义词:由于戴季陶是一个特定历史人物的名字,没有直接的反义词。
词源与演变
戴季陶的名字源自*传统的命名惯,字“季陶”可能寓意着家族的期望或个人的志向。在20世纪初的**政治舞台上,他的名字逐渐与国民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和政治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
文化与社会背景
戴季陶在近代史上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他对国民党的贡献,尤其是在意识形态建设和教育改革方面。他的思想和活动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的动荡和变革。
情感与联想
戴季陶这个名字可能引发对20世纪初**政治历史的复杂情感和联想。对于一些人来说,他代表了国民党早期的理想和努力;而对于另一些人,他可能与某些政治斗争和意识形态冲突联系在一起。
个人应用
在学*和研究**近代史时,戴季陶的名字经常出现在相关文献和讨论中。了解他的思想和活动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政治和社会背景。
创造性使用
在创作历史小说或剧本时,可以利用戴季陶的形象和思想来丰富故事情节,展现那个时代的复杂性和人物的多面性。
视觉与听觉联想
通过观看关于**近代史的纪录片或阅读相关书籍,可以获得关于戴季陶的视觉和听觉联想,更好地理解他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跨文化比较
由于戴季陶是一个特定历史人物的名字,其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主要是其名字的音译,如英文中的“Dai Jitao”。
反思与总结
戴季陶作为20世纪初的重要政治人物和思想家,他的名字和思想在近代史的学*和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了解他的生平和贡献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政治、文化和教育背景。
戴季陶
的字义分解戴[ dài ]
1.(形声。本义:增益)。
2.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引申之凡加于上皆曰戴。”-分物得增益曰戴。 [更多解释]
季[ jì ]
1.(会意。从子,从稚省。“稚”亦兼表读音。本义:即排行最后的)。
2.同本义(与“老”相对)。
【引证】
《说文》-季,少称。《仪礼·士冠礼》。注:“伯、仲、叔、季,长幼之称。”-曰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当。《白虎通》-季者,幼也。《诗·召南·采蘋》-有齐季女。《明史·太祖本纪》-生四子,太祖其季也。
【组词】
季女、季父、季指、季弟 [更多解释]
陶[ táo ]
1.窑灶。 同: 窑
【引证】
《一切经音义》-《集训》:“陶,烧瓦器土室也。” [更多解释]
【戴季陶】的常见问题
- 1.戴季陶的拼音是什么?戴季陶怎么读?
戴季陶的拼音是:dài jì táo
- 2.戴季陶是什么意思?
戴季陶的意思是:浙江吴兴(今湖州)人。名传贤。早年留学日本。1911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曾任孙中山秘书,协助孙组织中华革命党。1924年起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1925年发表《孙文主义之哲学基础》、《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两书,歪曲孙中山的革命学说,散布反共、反对工农运动的言论,形成戴季陶主义”,并支持西山会议派的主张。长期充当蒋介石的谋士,曾任国民党政府考试院院长。1949年2月在广州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