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定义
外厉内荏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外表强硬而内心软弱。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表面上看起来很坚强、严厉,但实际上内心却很脆弱、胆怯。
语境分析
在文学作品中,外厉内荏 常用来描绘那些表面威严但实际上内心空虚或恐惧的角色。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得很有自信,但实际上内心缺乏安全感的人。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人际关系研究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分析个体的性格特征和行为模式。
示例句子
- 他虽然总是对下属大吼大叫,但实际上是个外厉内荏的人,遇到真正的问题时总是逃避。
- 她在外人面前总是表现得非常坚强,但我知道她其实是个外厉内荏的人,内心非常脆弱。
- 这位领导在会议上总是言辞激烈,但私下里却是个外厉内荏的人,对批评非常敏感。
同义词与反义词
同义词:色厉内荏、外强中干
- 色厉内荏:与外厉内荏意思相近,强调外表的严厉和内心的软弱。
- 外强中干:强调外表的强硬和内在的空虚或无力。
反义词:内外如一、表里如一
- 内外如一:指外表和内心一致,没有虚假。
- 表里如一:强调外表和内在的一致性,真实可信。
词源与演变
外厉内荏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由“外”、“厉”、“内”、“荏”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在古代文献中,这个成语就已经出现,用以描述人的性格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普及,成为描述人性格的常用词汇。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往往强调“表里如一”,即外表和内心的统一。因此,外厉内荏** 这个成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于真诚和一致性的期望。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描述那些表面强势但实际上内心脆弱的领导者或公众人物时。
情感与联想
外厉内荏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复杂的感觉,既有对表面强势的反感,也有对内心脆弱的同情。它让人联想到那些在压力下不得不表现出坚强,但实际上内心非常需要支持和理解的人。
个人应用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外厉内荏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表现得非常强势,但私下里却非常脆弱。这种性格特征让我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脆弱和需要被理解的一面。
创造性使用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他外表如钢铁般坚硬,
内心却如芦苇般柔软。
外厉内荏,
在风中摇摆不定。
视觉与听觉联想
外厉内荏 这个词汇可以让人联想到那些外表坚硬但内心柔软的物体,如外壳坚硬的果实,内部却是柔软的果肉。在视觉上,可以想象一幅画,描绘一个外表坚硬但内心柔软的形象。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那些外表强势但内心脆弱的人的声音,可能在公共场合声音洪亮,但在私下里却显得柔和。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外厉内荏 可以对应到 "tough on the outside, soft on the inside" 或 "hard-boiled on the surface, but tender at heart"。这些表达方式在英语文化中也用来描述那些外表强硬但内心柔软的人。
反思与总结
外厉内荏 这个成语在我对人的性格理解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提醒我,在评价一个人时,不仅要看到他们的外表,还要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这个成语的灵活性和广泛应用性,使其成为我语言学*和表达中的一个重要工具。
外厉内荏
的字义分解厉[ lì ]
1.(是“砺”的本字。从厂(hàn),象山崖形,表示与山石有关。本义:磨刀石)。
2.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陆德明《经典释文》:“厉,本又作砺。”-涉渭为乱,取厉取锻。 [更多解释]
内[ nèi,nà ]
1.里面。与“外”相对。
【引证】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一室之内。《世说新语·雅量》-郗犹在帐内。《世说新语·贤媛》-东海家内则郝夫人之法,亲陵家内范钟夫人之礼。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一板内有重复。清·姚鼐《登泰山记》-数里内无树。
【组词】
海内;关内;内牵
2.指某一群体或某一物体的中间。常指国内或朝廷内。
【引证】
《论语·季氏》-动干戈于邦内。汉·贾谊《过秦论》-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内,名词作状语,译时加介词“对”,为“对内”。)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三国志·诸葛亮传》-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组词】
内叛、内患、内事、内睦、内噬、内寇 [更多解释]
荏[ rěn ]
1.(形声。从艸,任声。本义:植物名,即白苏。一年生草本,有芳香)。
2.同本义。
【组词】
荏油 [更多解释]
外厉内荏
的分字组词外厉内荏
的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