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定义
“庸言庸行”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庸言”和“庸行”两个词组成。其中,“庸”字在这里指的是平凡、普通,没有特别之处。因此,“庸言庸行”整体上指的是平凡的言论和平凡的行为,强调的是一种低调、不张扬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
语境分析
在文学作品中,“庸言庸行”常用来形容那些不追求名利、安于现状的人物形象,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他的一些言行就被认为是“庸言庸行”。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定的贬义,暗示某人的言行缺乏特色或创新。在专业领域,如哲学或伦理学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讨论中庸之道或平衡的生活方式。
示例句子
- 他一生庸言庸行,不求闻达于诸侯。
-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能够保持庸言庸行的人越来越少。
- 她的生活简单朴素,可以说是庸言庸行的典范。
同义词与反义词
- 同义词:平淡无奇、平凡无奇、普通无华
- 反义词:出类拔萃、卓尔不群、超凡脱俗
词源与演变
“庸言庸行”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儒家思想,特别是中庸之道的理念。在儒家文化中,中庸被视为一种理想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即不过分也不不足,保持适度和平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逐渐固定,成为描述平凡、普通行为的常用语。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庸言庸行”常常与儒家提倡的中庸之道联系在一起,强调在行为和言论上保持适度和平衡,避免极端。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批评那些缺乏创新和进取心的人,也可能被用来赞美那些低调、不炫耀的人。
情感与联想
这个词汇给我的情感反应是平和与稳重。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生活中保持低调、不张扬的人,他们的言行虽然平凡,但却透露出一种内在的坚韧和智慧。
个人应用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总是以“庸言庸行”的方式教导我们,不追求华丽的言辞,而是用简单朴实的话语传递知识和智慧。这种教学方式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学会了在生活中保持谦逊和低调。
创造性使用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庸言庸行”:
在喧嚣的世界里,我选择庸言庸行,
不追求浮华的赞誉,只愿守住内心的宁静。
视觉与听觉联想
在视觉上,“庸言庸行”让我联想到一幅宁静的山水画,画面中的人物静静地坐在山间,没有过多的动作和言语。在听觉上,它让我想到一首轻柔的古琴曲,旋律平和,没有激烈的起伏。
跨文化比较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plain speaking and plain living”,强调简单直接的言辞和简单朴素的生活方式。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一种低调、不张扬的生活态度。
反思与总结
通过对“庸言庸行”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低调和平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这个词汇不仅是一种描述,也是一种生活哲学,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发展的同时,保持谦逊和平衡。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更好地传达平和、稳重的情感和态度。
庸言庸行
的字义分解庸[ yōng ]
1.(会意。小篆字形。从用,从庚。“庚更”同音,表更换。先做某事,然后更换做别的事。本义:用;需要)。
2.同本义。
【引证】
《说文》-庸,用也。《书·尧典》-畴咨若时登庸。《诗·王风·兔爰》-我生之初,尚无庸。《诗·齐风·南山》-齐子庸止。 [更多解释]
言[ yán ]
1.(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2.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志以发言。《左传·昭公九年》-志以定言。《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法言·问神》-言,心声也。《墨子经》-言,口之利也。《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具言所闻。《后汉书·列女传》-趋机而言。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言于李??。明·魏禧《大铁椎传》-言讫不见。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组词】
言绝、言言、言不尽意、言戏、言人人殊、言笑自若、言之无文、言方行圆、言信、言爽、言不顾行、言欢 [更多解释]
庸[ yōng ]
1.(会意。小篆字形。从用,从庚。“庚更”同音,表更换。先做某事,然后更换做别的事。本义:用;需要)。
2.同本义。
【引证】
《说文》-庸,用也。《书·尧典》-畴咨若时登庸。《诗·王风·兔爰》-我生之初,尚无庸。《诗·齐风·南山》-齐子庸止。 [更多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