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定义
枕戈达旦(zhěn gē dá dàn)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枕着兵器等待天亮”。这个成语形容时刻警惕,准备随时战斗,不放松警惕,直到天明。它强调了一种极端的警觉状态和不懈的备战态度。
语境分析
在文学作品中,枕戈达旦常用来描绘英雄人物或军队在面临重大挑战时的紧张状态。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某人非常警觉或对某事非常关注。在专业领域,如军事或安全领域,它可能用来描述高度的警戒状态。
示例句子
- 面对敌人的威胁,他枕戈达旦,不敢有丝毫松懈。
- 在这场关键的比赛中,球队枕戈达旦,准备迎接每一个挑战。
- 作为边境的守卫者,他们枕戈达旦,确保国家的安全。
同义词与反义词
- 同义词:严阵以待、警钟长鸣、戒备森严
- 反义词:高枕无忧、放松警惕、掉以轻心
词源与演变
枕戈达旦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枕戈待旦,不敢忘战。”这个成语自此成为描述高度警觉和备战状态的常用语。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传统文化中,枕戈达旦**象征着忠诚和责任感,特别是在军事和政治领域。它体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和保护。
情感与联想
这个成语给人以紧张和严肃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战士在战场上的坚毅和不屈。它激发了一种对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的敬仰。
个人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枕戈达旦可以用来形容对工作或学的极度专注和准备,例如,一个学生为了重要的考试而夜以继日地学。
创造性使用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枕戈达旦夜未央,星辰见证英雄心。”
视觉与听觉联想
想象一个战士在夜幕下,枕着兵器,目光坚定地望着远方,背景是战鼓的低沉声和风声。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leep with one eye open”,虽然不如枕戈达旦那样具体和形象,但也传达了类似的警觉状态。
反思与总结
枕戈达旦是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成语,它不仅描述了一种备战状态,也象征着责任和忠诚。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深度和韵味。
枕戈达旦
的字义分解戈[ gē ]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种长柄兵器形。本义:一种兵器)。
2.中国古代的主要兵器。
【引证】
《说文》。按,戈者,柲也,长六尺六寸,其刃横出,可勾可击,与矛专刺、殳专击者不同,亦与戟之兼刺与勾者异。-戈,平头戟也。从弋、一,横之象形。《书·顾命》-执戈上刃。《书·牧誓》-称尔戈。《考工记·冶氏》-戈广二寸。《楚辞·屈原·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更多解释]
旦[ dàn ]
1.(指事。甲骨文字形,象太阳从地面刚刚升起的样子。本义:天亮,破晓,夜刚尽日初出时)。
2.同本义。
【引证】
《诗·郑风·女曰鸡鸣》-女曰:“鸡鸣”,士曰:“昧旦”。《世说新语·贤媛》-夜穿墉以视之,达旦忘反。《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左传·成公十六年》-旦而战,见星未已。清·方苞《狱中杂记》-号呼达旦。《乐府诗集·木兰诗》-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组词】
旦日、旦明 [更多解释]
枕戈达旦
的分字组词枕戈达旦
的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