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ìshān,érzhìdié
拼音
zhìshānérzhìdié
繁体
莫躓于山,而躓於垤
莫踬于山,而踬于垤的意思

踬:绊倒;垤:小土堆。没有因登山而绊倒,反而被小土堆绊倒了。比喻小问题常易被忽略,因而赞成错误。也指在小事上出了大差错。

引证解释
  1. 我笑对她说,你这所谓“~”了,她也为之掩口葫芦

【莫踬于山,而踬于垤】的来源
  1. 来源:--

莫踬于山,而踬于垤

的字义分解
拼音mò,mù部首总笔画10

莫[ mò,mù ]
1.(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日,从茻(mǎng)。太阳落在草丛中,表示傍晚天快黑了。是“暮”的本字。本义:日落时)。
2.同本义。
【引证】 《说文》-莫,日且冥也。《广雅》-莫,夜也。《诗·齐风·东方未明》-不夙则莫。《诗·大雅·抑》-谁夙知而莫成?《诗·周颂·臣工》-维莫之春。《礼记·文王世子》-及莫又圣。《战国策·齐策》-旦莫日进食。《书·洪范》-星辰莫同。宋·苏轼《石钟山记》-莫夜月明。《论语·先进》-莫春者。
【组词】 莫夜
[更多解释]

拼音zhì部首总笔画15

踬[ zhì ]
1.(形声。从足,质声。绊倒与足有关,故从足。本义:被绊倒)。
2.同本义。
【引证】 《说文》-踬,蛤也。马融《长笛赋》-驰趣期而赴踬。《左传·宣公十五年》-杜回踬而颠。《韩非子·六反》-不踬于山,而踬于垤。
[更多解释]

拼音部首总笔画3

于[ yú ]
1.(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2.往;去。
【引证】 《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书·大诰》-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
[更多解释]

拼音shān部首总笔画3

山[ shān ]
1.(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2.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山灵、山阿、山岩、山隈、山啜、山落、山孤钉、山头、山长、山主、山观、山关
[更多解释]

拼音ér部首总笔画6

而[ ér ]
1.
2.才能。
【引证】 《墨子·尚同下》-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戒之戒之,微而异之。《管子·小匡》-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商君书·慎法》-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
[更多解释]

拼音zhì部首总笔画15

踬[ zhì ]
1.(形声。从足,质声。绊倒与足有关,故从足。本义:被绊倒)。
2.同本义。
【引证】 《说文》-踬,蛤也。马融《长笛赋》-驰趣期而赴踬。《左传·宣公十五年》-杜回踬而颠。《韩非子·六反》-不踬于山,而踬于垤。
[更多解释]

拼音部首总笔画3

于[ yú ]
1.(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2.往;去。
【引证】 《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书·大诰》-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
[更多解释]

拼音dié部首总笔画9

垤[ dié ]
1.(形声。从土,至声。本义:蚂蚁做窝时堆在穴口的小土堆;小土堆)同本义。
【引证】 《方言》十一-蚍蜉其场谓之坻,或谓之垤。《诗·豳风·东山》-鹳鸣于垤。宋·黄庭坚《次韵子瞻赠王定国》-百年炊未熟,一垤蚁追奔。
【组词】 垤堄、丘垤
[更多解释]

【莫踬于山,而踬于垤】的常见问题

  • 1.
    莫踬于山,而踬于垤的拼音是什么?莫踬于山,而踬于垤怎么读?

    莫踬于山,而踬于垤的拼音是:mò zhì yú shān,ér zhì yū dié

  • 2.
    莫踬于山,而踬于垤是什么意思?

    莫踬于山,而踬于垤的意思是:踬:绊倒;垤:小土堆。没有因登山而绊倒,反而被小土堆绊倒了。比喻小问题常易被忽略,因而赞成错误。也指在小事上出了大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