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定义
“唾壶击缺”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用唾液击打壶口使其缺损。这个成语比喻力量微小或行为无意义,无法产生实际效果。
语境分析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某些行为虽然努力但最终无效,或者形容某些人的力量微不足道。在口语中,它可能用来讽刺那些看似努力但实际上毫无成效的行为。在专业领域,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策略或行动的有效性时。
示例句子
- 他虽然每天都在努力工作,但他的贡献就像是唾壶击缺,对公司的发展影响甚微。
- 小明的建议在会议上被大家忽视,他的努力就像是唾壶击缺,没有引起任何波澜。
- 尽管她不停地尝试改变现状,但她的努力最终只是唾壶击缺,没有实质性的改变。
同义词与反义词
同义词:杯水车薪、螳臂当车、蚍蜉撼树 反义词:立竿见影、事半功倍、一举两得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都与“唾壶击缺”在表达效果和力量的有效性上有细微差别。
词源与演变
“唾壶击缺”这个成语的来源不详,但它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力量和效果的认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描述那些看似努力但实际上无效的行为。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强调了行动的有效性和结果的重要性。它提醒人们要评估自己的行为是否能够产生实际效果,避免无谓的努力。
情感与联想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无奈和讽刺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那些看似努力但实际上毫无成效的行为,引发人们对效率和结果的思考。
个人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描述那些看似忙碌但实际上没有产生任何实际成果的行为。例如,在工作中,如果有人一直在忙碌但没有任何实际产出,我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他们的工作状态。
创造性使用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他日复一日,
努力如唾壶击缺,
终不见成效。
视觉与听觉联想
这个成语让人联想到一个微小的力量试图改变一个坚固的物体,但最终只是徒劳无功。视觉上,可以想象一个小人物试图用微小的力量击打一个坚固的壶口,但壶口纹丝不动。听觉上,可能是一种微弱的击打声,随后是沉默和失望。
跨文化比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issing in the wind”,意思是做无用功或努力白费。这个表达在西方文化中也有类似的讽刺和无奈的意味。
反思与总结
“唾壶击缺”这个成语强调了行动的有效性和结果的重要性。它提醒我们在努力时要评估自己的行为是否能够产生实际效果,避免无谓的努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是一个有力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那些看似努力但实际上无效的行为。
唾壶击缺
的字义分解唾[ tuò ]
1.(形声。从口,垂声。本义:口液,唾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唾,口液也。《素问》-脾为涎,肾为唾。唐·杜甫《醉歌行》-汝身已见唾成珠,汝伯何由发如漆!
【组词】
唾腺、唾沫星、唾盂、唾壶
5.吐唾沫。
【引证】
《战国策·赵策》-必唾其面。《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不顾而唾。
【组词】
唾面、唾背、唾脡、唾涕、唾掌;唾手;唾玉 [更多解释]
击[ jī ]
1.(形声。从手,毄(jī)声。本义:敲击,敲打)。
2.同本义。
【引证】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欲以击柱。《资治通鉴·唐纪》-留击柝者。《楚辞·九歌·国殇》-援玉 枹兮击鸣鼓。
【组词】
击壤、击节、击鞠 [更多解释]
缺[ quē ]
1.(形声。从缶(fǒu),夬(guài)声。缶,瓦器。“夬”也有表意作用。水缺为“决”,玉缺为“玦”,器缺为“缺”,都有破损之意。本义:器具破损) 同本义。引申为缺漏而不完整。
【引证】
《说文》-缺,器破也。《庄子·秋水》-入休乎缺甃之崖。《汉书·艺文志》-周室既微,载籍残缺。《诗·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
【组词】
墙缺了一块;缺落、缺啮、缺坏、缺触、缺唇、缺圮
7.短少;缺乏。
【引证】
《汉书·司马相如传下》-缺王道之仪。清·袁枚《祭妹文》-于此微缺然。
【组词】
缺盐;缺油;缺员;缺这少那;缺人;缺月、缺势、这本书缺两页 [更多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