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殂没”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文言文或古文中,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殂没”进行深入分析:
基本定义
“殂没”的字面意思是死亡、去世。其中,“殂”指的是死亡,“没”在这里也表示消失、不存在,合起来即指生命的终结。
语境分析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如诗词、史书、文言小说等,可能会使用“殂没”来描述人物的死亡。在口语或现代文学中,这个词汇不常见,通常会被“去世”、“逝世”等更为现代的词汇所替代。
示例句子
-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乃上马,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故分其地为五: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始,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及其死,鲁最后下,故以鲁公礼葬项王谷城。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诸项氏枝属,汉王皆不诛。乃封项伯为射阳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皆项氏,赐姓刘。”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侯将伐郑,郑人请成。晋侯许之,使荀林父盟郑伯于鄢。郑伯归,杀其大夫子家。子家之臣曰:‘吾君之不禄也,吾子之家殂没矣。’”
同义词与反义词
- 同义词:去世、逝世、死亡、亡故
- 反义词:生存、活着、健在
词源与演变
“殂没”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殂”字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死也”,而“没”字则有消失、沉没之意。随着语言的发展,现代汉语中更常用“去世”、“逝世”等词汇来表达同样的意思。
文化与社会背景
在古代**,死亡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话题,不同的死亡方式和对待死亡的态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价值观和文化传统。使用“殂没”这样的词汇,可能体现了对死亡的某种尊重或正式的表达。
情感与联想
“殂没”这个词汇给人一种庄重、严肃的感觉,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礼仪和仪式。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汇可能会引起一种怀旧或对过去的缅怀之情。
个人应用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很少有机会使用“殂没”这个词汇。它更多地出现在历史研究、文学创作或特定的文化活动中。
创造性使用
在创作中,可以将“殂没”用于描绘古代场景或表达对历史的思考,例如在历史小说中描述一位古代英雄的死亡:“英雄的辉煌生涯,最终以一场悲壮的战役画上句点,他的生命在那一刻殂没。”
视觉与听觉联想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战场或葬礼的画面,其中人物的表情和场景的氛围都透露出一种庄严和哀伤。在音乐方面,可能会联想到一些古典音乐作品,如巴赫的《马太受难曲》,其庄重的旋律和深沉的情感与“殂没”所传达的意境相契合。
跨文化比较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殂没”的词汇,但每个文化都有表达死亡的词汇和方式。例如,英语中常用的“pass away”、“depart”等词汇,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生命的终结这一概念。
反思与总结
“殂没”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反映了汉语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了解和学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的演变和文化背景,同时也能够在特定的语境中更准确地表达思想和情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多样化的词汇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不同的文化和历史。
殂没
的字义分解殂[ cú ]
1.(形声。从歹(è),且声。从“歹”,表示与死亡有关。本义:死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殂,往死也。《书·舜典》。传:殂落,死也。”-帝乃殂落。《孟子·万章上》-放勋乃殂落。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组词】
殂谢、殂夭、殂化、殂没 [更多解释]
没[ méi,mò ]
1.(会意 表示入水有所取。本义:沉没水中)。
2.同本义。
【引证】
《说文》-没,沉也。《庄子·列御寇》-其子没于渊。《荀子·议兵》-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庄子·大宗师》-梦为鱼而没于渊。《世说新语·自新》-或浮或没。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浅草才能没马蹄。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水不没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没水而死。
【组词】
沉没、淹没、没胫、没不煞、没溺、洪水没过了大坝;没漂、没石 [更多解释]
【殂没】的常见问题
- 1.殂没的拼音是什么?殂没怎么读?
殂没的拼音是:cú méi
- 2.殂没是什么意思?
殂没的意思是:亦作"殂殁"; 死亡。